聪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什么是银行业风险

时间:2025-03-30 05:19:09

银行可以通过DCF和股息率来估值的行业。整个行业相对稳定,它的稳定性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次。央行就是作为最后的贷款人来兜底这些商业银行的。

由于银行经营的核心,在于平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谋求较低风险基础上的较高收益。投资银行股,也应该是防御大于进攻。


银行是强周期行业,经济向好时盈利能力超强。经济走弱时坏账滋生,各种风险产生联动效应,亏损加大。银行最大的经营风险,就是高杠杆经营下,坏账直接让银行净资本归零的风险。10%坏债就能让一家银行破产。


银行赚钱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息差。息差一般只有2-3个点。一旦放出去的贷款收不回来,损失就会接近100%。一笔坏账的损失,能抵上50笔贷款的收益。这就是银行经营高风险的本质。


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每年都会对潜在的坏账计提减值准备,简称拨备。拨备是一个安全垫,在坏账真实发生被核销之前,拨备并不直接扣减银行的资产。但拨备可以调节利润。在利润表中,每年提取的拨备表现为资产减值损失,从银行当年的息差毛收入中直接扣除。


如果银行拨备得多,但最后实际的坏账没那么多,拨备就成了银行的隐蔽资产,最终能够成为股东的丰厚利润。


有了拨备,银行就能调节利润,使得利润增速失真。


银行贷款的不良率就是它最终坏账的直接表征。


10%的坏账就能让一家银行破产。而在净息差为2%的情况下,2%的坏账就能让银行当年的利润为零。如此标准下,2%的不良率就是一个警示指标。


银行年报或者半年报中,有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为贷款减值准备除以不良贷款余额,就是我们常说的拨备率。贷款拨备率为贷款减值准备除以总贷款余额。我们常说的拨备指的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