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大学预录取是什么意思(录取信息显示“预录取”能保证被录取吗?)

时间:2024-09-10 08:45:33

预录取”是众多高校的“常规武器”

预录取有两种解释,前一种是志愿填报进行录取投档的一种录取状态。后一种就是赤裸裸的录取潜规则,近年来高校为了抢生源而采取的一种措施,这种措施实际上是对招生章程中录取规则的一种践踏。

第一种情况,例如根据招生政策,安徽考生只有达到南京大学在安徽的投档线,他的档案才能被投到该校,然后该校才能在网上录取这名学生,而预录取是在志愿填报和投档线公布之前进行的,从录取规则和招生政策上来说,预录取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潜规则。如果考生的分数达到该校在当地的录取线,没有这一纸协议,学校也必须按规定录取;而如果考生的分数低于该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按照招生章程中颁布的录取规则,即使有“预录取协议书”,也无法被这所学校录取。即退档!

而每年高考期间,许多“两头高校”(一本里的名校和三本、高职学校,二本学校很少)会提前派出招生人员到全国各地,与各省市的考生、家长面谈协商、咨询,最后确定“预录取”协议,即提前“跑马圈地”,锁定高分考生。一些高校的预录取协议还根据不同分数的考生分成不同的版本。同样,这种签约方式是高校吸引考生填报的手段,签下这样的协议,家长和考生们感觉像吃了定心丸,但实际上在录取时,必须按照规定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如果分数低了,高校肯定还是录取不了。

目前在大学招生中,除国家规定的自主招生政策外,高校与考生、家长约定的预录取协议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预录取”对谁最有利

第一种情况属于正常招生的合理对策,体现了双向选择平行志愿录取规则。

后一种,即使签预录取协议,也并不能增加被大学录取的可能性。

从招生程序和政策上来说,预录取的行为是不被教育部门承认的。

有人说,学校是会讲信誉的,即便自己的考分低于学校的实际投档、录取分数,学校也是会想办法把自己录取的。客观上说,这正是一些名校实行预录取的“底气”所在——可以动用招生中的机动名额,把做过预录取承诺的学生招进来。然而,如果招生人员预估的录取分数与实际录取分数相差较多,学校没办法增投计划来“消化”这些学生,结果就只能是学校背信弃义了。由此看来,在高校预录取操作中,其实是对名校有利,而对考生并无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