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尚书台是什么部门(尚书台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时间:2024-08-27 09:15:27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在郡县之上的中央机构中,为首的官员则是三公九卿。

早在秦朝以前的三公分别是太师、太傅、太保。

秦朝则改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负责政治、军事、监察。

不过秦朝并没有任命过太尉,直到西汉才出现史上第一任太尉,卢绾。

到了汉武帝时期,由于卫青的卓著战功,已经是大将军的卫青再次得到加封,为大司马大将军。

逐渐的,大司马顶替了太尉成为三公之一。

到了东汉,则又改司徒、太尉、司空为三公,其职责和之前的三公是一样的。太傅、大司马、大将军则成了上公。

到了东汉中后期,三公九卿的权力受到极大的削弱,很多沦为虚职,到后来甚至只是一荣誉称号。而实际上的权力落到了尚书台、御史台、司隶校尉手上。

尚书台本是九卿少府下面的一个分支,后来逐渐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部门。尚书台本来只是负责奏折、文书的传递工作,但由于皇帝的年幼、慵懒,索性就让尚书台把政务处理好了再呈上来。就这样,一个传递部门就成了政务部门。

随着公务的繁忙,尚书台的部门编制也是逐渐完善。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构就是一个台长,即尚书令;两个助手,即左右仆射;五曹尚书,即五兵曹、客曹、度支曹、左民曹、吏部曹(这五曹就是后来三省六部制的雏形,分别相当于兵部、礼部、户部、工部、吏部。)

由此可见,尚书台的权力之大,几乎成了处理全国政务的专门机构。

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就和干政没什么区别了,至于说是否弄权,那就看人品了。

按规矩,尚书台处理完政务后需要呈交皇上签字、盖章,于是就衍生出了几个连接尚书台和皇帝之间的职位,分别是侍中、中常侍、黄门侍郎。其中侍中是正常人,出入皇宫要办手续,而中常侍和黄门侍郎是宦官,所以可以自由出入皇宫,也是皇帝最亲近的人。你想,奏折、文书一旦经宦官之手会是什么情况?大家心里应该很清楚,影视剧中演了不少!四个字形容,就是狐假虎威。

曹操迎奉天子之后,皇帝没了权力,其侍中自然也就成了一个纯跑腿的职务了。而尚书台则成了专门为曹操处理政务的地方。但古人比较讲究,按规矩,该皇帝签字的东西,还是会呈交上去。当然,皇帝也没有拒绝的资格了,反倒是尚书台不允许的奏折还可以给扣下来。

建安年间一共有两任尚书令,第一任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荀彧。一次,曹操向汉献帝上表给荀彧封侯,当荀彧看到表文后就硬是给扣了下来。

荀彧死后,由华歆担任尚书令。

再后来,曹操考虑到尚书台的权力过大,便取消了尚书令一职的任命。

曹丕建国称帝后再次启用尚书台机构,由陈群担任尚书令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