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墓有人盗过吗(唐太宗墓三次被盗)
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为“千古一帝”,文治武功,历史少有,“贞观之治”更是如雷贯耳。不过,他也和很多中国古代帝王一样,幻想长生不老,即使是死了,也希望自己在地下世界继续享尽荣华富贵。所以,他在生前就已大力营建自己的陵墓——昭陵。
今日昭陵
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22公里九嵕山的主峰。九嵕山山势险峻,层峦起伏,兀立于黄土高原之上。昭陵的地宫就凿建于九嵕山南坡的山腰间,陵园方圆60公里,雄伟壮观,超过以往历朝帝陵。昭陵和它的陪葬墓,绵延数十里,气势宏大,蔚为壮观。根据研究显示,昭陵陪葬墓到目前已知的有194座,创造了中国帝王陵的历史之最。李世民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杜甫在描绘昭陵的诗里说:“灵寝盘空曲,熊罢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民间传说,李世民的昭陵是大名鼎鼎的术士李淳风给挑选的吉地。李淳风受李世民派遣,来到礼泉县,发现一座山宛如擎天巨柱,直插云天,登山一看,更是气象万千,浩浩渭水飘带在前,滔滔泾河蜿蜒左右,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一派九五之尊的王者之气。他掐指一算,在山腰处定下阴宅吉地。再搜寻长安周边,并无再好之处,便就回复李世民:就是这儿了。
李世民之所以开创“依山为陵”,据说是因为长孙皇后临死时告诉他要俭薄:“安生无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愿勿以丘垄劳费天下,但因山为坟,器用瓦木而已”。公元636年(贞观十年)11月长孙皇后下葬昭陵,陵前立碑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其根本目的其实还不是为了“俭薄”,要不然如前所述,昭陵修得占地那么大干嘛呢?其实这是李世民为了“好盗息心”。营建陵墓之前,李世民与满朝文武讨论唐代的帝王陵寝制度时,虞世南就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李世民深感两汉帝陵被盗严重,帝王尸骨不全。因此,以山为陵的目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利用雄伟山势防盗。
李世民苦心经营,陵墓雄伟壮观,有没有防盗,保他千年安眠呢?答案是没有!昭陵在他死后不仅被盗,而且至少有三次大规模盗墓,不仅陪葬宝物被洗劫一空,就连李世民的遗体也被破坏。
具体是哪三次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黄巢
第一次,是唐末黄巢起义,攻入长安的时候。黄巢本是流寇,一路破关夺城,劫掠富豪之家。不过,黄巢没有稳固根据地,没法保证40万军队的给养,盗墓便成为他获取财富的手段之一。根据史料记载,黄巢在长安到处盗掘汉唐帝陵,还指挥全军挖掘武则天的乾陵,挖出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也没得手。虽然黄巢没挖开乾陵,但唐代各帝陵大多遭到其破坏,尽管没有黄巢盗开昭陵的记载,但昭陵这么宏大的陵寝,地面建筑被黄巢破坏,这是肯定的。
第二次就惨了,在公元908年(后梁开平二年)10月,唐朝刚灭亡1年多,昭陵被盘踞在雍州的军阀温韬给盗掘了。《旧五代史》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温韬盗掘了他统治地盘里的所有唐陵,除乾陵幸免,全被洗劫一空。他还亲自下到昭陵地宫,把昭陵里的珍宝,包括前朝钟繇、王羲之等人的书法作品,全部盗出。据说,当时温韬从昭陵中盗出的宝物用车拉马驮,动用几千士兵,花了1个月的时间才全部运完。
温韬
温韬的外甥郑玄素说过,他当时随同舅舅温韬一起进入昭陵,看到躺在棺材里的李世民尸体完全腐烂,头发散乱,头用玉架护卫着,十分惊讶。宋代的《江南余载》记载 “进士舒雅,尝从郑元素学。元素为雅言:温韬乱时,元素随之,多发关中陵墓。尝入昭陵,见太宗散发以玉架卫之,两厢皆置石榻,有金匣五,藏锺、王墨迹,〈兰亭〉亦在其中,嗣是散落人间,不知归于何所。”
昭陵不仅随葬宝物被盗,李世民的尸体也被破坏,一代英主,费尽心思为自己营建牢固的陵墓,结果还是没能挡住盗墓贼,如此下场,令人唏嘘。
昭陵的第三次被盗,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昭陵北侧的祭殿庑廊,列有六块骏马的石刻,被称为“昭陵六骏”。据史料记载:“昭陵六骏”石刻的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最喜爱的6匹战马,是他辅助其父唐高祖李渊平定四海、建国立邦时所乘的坐骑,它们分别名为: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公元636年(贞观十年)昭陵初建成时,李世民诏令大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图形,后由雕刻家阎立德依画雕刻而成。李世民亲自作诗6首(即“六马赞”),赞扬每匹马的风采,并命大书法家欧阳询抄录下来刻在“六骏”旁边。
“昭陵六骏”在唐末黄巢、温韬盗墓时受到过破坏,但大体保存完整。直到民国初年,遭受灭顶之灾。
昭陵六骏现状
根据民初的大盗墓贼,文物贩子卢芹斋回忆:1912年,在外国文物贩子唆使下,昭陵六骏被砸成多块,从昭陵盗出。文物贩子在搬运这些沉重的石块时被当地民众发现并截获,由当时的陕西省官方予以查收。1915年,“飒露紫”和“拳毛騧”被转运到北京,大约在1916年至1917年被偷运至美国纽约,后来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而卢芹斋从中谋取暴利12.5万美元。其他“四骏”,先前放置在西安图书馆,1950年被政府收藏,一直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