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莆田区号座机(中国城市--莆田)

时间:2024-08-14 14:45:20

莆田 [pú tián]

莆田,福建省辖地级市,位居闽中,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剖面呈马鞍状,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现辖一县四区两个管委会(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湄洲岛管委会、湄洲湾北岸管委会),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莆田市常住人口为3210714人。

莆田市历史底蕴深厚,史称“兴化”,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自唐以来,涌现出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基础设施完善,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湾环绕”,湄洲湾为深水良港,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福厦铁路、向莆铁路贯穿全境,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投入使用;福厦高速、沈海复线、莆永高速、湄渝高速形成“两纵两横”格局。同时,莆田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及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2020年莆田市实现生产总值2643.97亿元,增长3.3%,增幅居全省设区市第六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66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1362.33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1155.98亿元,增长5.8%。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中文名:莆田

外文名:Putian

别名:荔城、兴化、兴安、莆仙、莆阳

行政区划代码:3503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福建省

地理位置:福建省沿海中部

面积:4200 km2(陆域面积)

下辖地区:1个县、4个区、2个管委会

政府驻地:城厢区荔城中大道2169号

电话区号:0594

邮政区码:3511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321.07 万(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湄洲岛、九龙谷、莆田南少林寺、九鲤湖、广化寺、三清殿、妈祖庙

火车站:莆田站、仙游站、涵江站、莆田东站

车牌代码:闽B

地区生产总值:2643.97 亿元(2020年)

语言:莆仙语

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历史沿革

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莆田境内已有人类活动。

南北朝之前,境内无县及县以上建制。按地域,夏、商时期属扬州,西周时属七闽地,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属百越,秦时属闽中郡,西汉前期属闽越国,西汉后期属会稽郡冶县,东汉后期属南部都尉侯官县,三国时期属建安郡侯官县,西晋时期属晋安郡侯官县,南朝前期属南安郡。

南朝陈光大二年(568)析南安县地建莆田县,不久撤县。隋开皇九年(589)置莆田县,不久即废。唐武德五年(622)再置莆田县,属丰州(州治今南安丰州)。圣历二年(699)析莆田县西部置清源县。天宝元年(742)清源县改名仙游县,莆田、仙游2县均属清源郡(郡治今泉州)。

南北朝之前,境内无县及县以上建制。按地域,夏、商时期属扬州,西周时属七闽地,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属百越,秦时属闽中郡,西汉前期属闽越国,西汉后期属会稽郡冶县,东汉后期属南部都尉侯官县,三国时期属建安郡侯官县,西晋时期属晋安郡侯官县,南朝前期属南安郡。

军、州、路、府建制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诏以莆田、仙游、永福(今永泰)、福清四县之部分属地置兴化县(治所在今仙游县游洋镇),并在其地建太平军。太平兴国五年,改太平军为兴化军,划出平海军(今泉州市)的莆田、仙游2县归兴化军管辖,兴化军直属两浙西南路,与建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州、邵武军合称为“八闽”,辖地基本上与今莆田市相同。太平兴国八年,军治迁至莆田县城。宋雍熙二年(985年),闽地从两浙西南路分出,置福建路,兴化军隶属福建路。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恭帝在临安(今杭州)降元。同年五月,益王赵昰在福州登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景炎二年(1277年),兴化军城失而复得,端宗诏改兴化军为兴安州,故莆田市又有“兴安”之称。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军陷兴安州城。元代,地方设行中书省。兴安州改称兴化路,属江浙行中书省管辖,设总管府,置录事司,统莆田、仙游、兴化3县。至元十五年,设福建行中书省,兴化路属之。元皇庆二年(1313年),兴化县治由游洋镇迁到广业里湘溪(今莆田县新县乡)。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福州参政文殊海牙开城降明,兴化路亦纳款归明。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兴化路改称兴化府,隶福建行中书省。洪武九年,福建行中书省改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兴化府属之。兴化府废录事司,辖莆田、仙游、兴化3县不变。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地处山区的兴化县,虎患严重,病疫流行,人丁渐少,百姓不堪重负,因而裁革兴化县。将武化、长乐两乡并为广业里,划归莆田县,兴泰、福兴、来苏3里并为兴泰里,划归仙游县。

明天启四年(1624年)的《兴化府境图》

清沿明制,兴化府建制不变,仍辖莆田、仙游两县,隶属福建省闽海道。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改用中华民国纪元。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兴化府,莆田、仙游两县属福建省南路道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实行省、道、县三级制,莆田、仙游两县属厦门道管辖。民国十五年(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入闽,成立福建省政府,同时废道,莆、仙两县直属福建省管辖。民国二十二年(1935年),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建举事,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分为闽海、兴泉、龙汀、延建4省和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莆、仙两县属兴泉省管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6年)1月,十九路军“福建事变”失败。2月,福建省政府在仙游县城设立行政专员第四督察区公署,辖莆田、仙游、永春、德化、大田、惠安6县。翌年秋,专署由仙游县城迁到同安县。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莆、仙两县均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福建省分为8个专区及福州、厦门两市。莆田、仙游两县隶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泉州)。1950年4月起,第五行政督察区更名为晋江专区。至1970年5月,莆、仙两县隶属不变。

1970年6月,莆田、仙游两县由晋江专区划归闽侯专区,同时把闽侯专区机关从闽侯螺洲迁至莆田城厢。1971年4月,改闽侯专区为莆田专区。同年5月,改莆田专区为莆田地区。莆田地区辖莆田、仙游、闽清、福清、平潭、长乐、闽侯、永泰8县。1973年7月,闽侯县划归福州市管辖。1983年5月,撤销莆田地区,原辖属的福清、闽清、平潭、长乐、永泰5县划归福州市管辖。

198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建立莆田市,并析莆田县的城厢镇、城郊公社成立城厢区,析莆田县的涵江镇、涵江公社成立涵江区,莆田市为省辖地级市,下辖莆田、仙游2县和城厢、涵江2区。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调整莆田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莆田县,成立荔城区、秀屿区,市辖有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和仙游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4月,莆田市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等一县四区,此外还辖有湄洲岛管委会、湄洲湾北岸管委会两个管委会。 市人民政府驻地莆田市城厢区荔城中大道2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