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马达加斯加缠丝玛瑙解析 ,一帖全懂!

时间:2024-07-22 13:15:26

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上第四大岛屿, 位于印度洋的西部, 隔着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遥遥相望。它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却有着世界上最富饶的物产: 几乎所有的彩色宝石种类都在这里被人们发现。当地的风景也十分迷人, 有恍如仙境的白色沙滩、被称为 “大胖子” 的猴面包树、地球上最后一群叫做狐猴的动物。由于长期悬隔海外, 岛上充满稀有、神奇的景观, 也赢得了“被时间遗忘的天堂”的美誉。

   全岛由火山岩构成, 火山喷发是形成玛瑙的重要条件。像著名的 “海洋玉髓”, 就是马达加斯加出产的玛瑙, 还有另一种透明度差、有瓷白花纹的玛瑙, 也是该岛出产, 不过它是抛光了表皮的山料, 作为观赏石而言价值较低。

石界通常所指的马达加斯加玛瑙, 仅指水冲薄皮玛瑙。这种玛瑙一般是一手可握大小, 外形圆润, 表面有一层色皮 (多为红色 ) , 内部呈清透的玉髓结构。可以作雕件, 也可以作为天然观赏石进行把玩。我们调研过程中, 发现市场上有不少烟幕弹,或者将山料附会成水冲玛瑙, 或者给马岛玛瑙胡乱安个产地, 也需要提醒石友们审慎辨别。

开采与运输情况

马达加斯加玛瑙的产地隶属于马任加 (M a : un g a ) , 该地区现名马哈赞加 ( M a ha j un g a ), 是马哈赞加省的首府, 位于马岛的西北部, 贝齐布卡河口。

马岛的西部是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当中没有四季, 只有干季、湿季两个季节。1 月份左右当地迎来了雨季, 漫天遍野无休无止的大雨,又湿又热, 闷得人喘不过气来。雨季大约要到4 月左右才告结束, 等到天空放晴、河道水位下退的时候才能开始开采玛瑙。

马达加斯加玛瑙出产于马哈赞加的一段5 公里左右的河段当中, 枯水季节河流宽约50 ~80 米。玛瑙被河里的软泥包裹着, 亿万年受到绵绵密密的冲刷, 形成了光滑、圆润的表皮。

据到过产地的商家反映, 河水中的玛瑙数量已经很少了, 201 3 年应该还能保证供应, 但再往后几年估计就很难了。现在人们正在开采沙滩中的玛瑙, 他们质地不错, 但与水冲石玛瑙比较, 皮肤要差一些。沙中的玛瑙目前储量无法估计, 未来几年应该还不会遇到资源问题。

在马国开采玛瑙的多是连云港、广东一带的商人。因为特殊的地形条件, 无法使用大型自动化机械采挖,一般是雇佣土著徒手挖掘。当地的道路十分泥泞, 驾着牛车把玛瑙从山区里运出来, 可能需要 4 一5 天, 环境很是艰苦。每年的 5 月 一1 2 月是开采期, 最晚到 1月份雨季来临之时,而最后一批货抵达国内的时间是在 2月左右。

产地所在的马哈赞加本身是马国第二大的港口城市, 濒临莫桑比克海峡, 是全国距非洲大陆最近的重要港口。同时, 马国的首都塔那那利佛也有铁路和全国各大港口城市相连, 因此在塔那那利佛的市场上和全国最大的港口塔马塔夫港都能找到玛瑙的踪迹。

入华的渠道

经过了长达一个月的海上运输后, 马达加斯加玛瑙才能抵达中国。连云港、厦门、青岛、惠州都是主要的口岸。其中又以连云港和厦门最重要, 他们都有丰富的水晶、玛瑙等矿物晶体的报关经验以及成熟的分销和加工市场。

连云港的东海县是全国著名的“水晶之都” , 拥有全国最大最专业的玉石市场; 而厦门海沧的东埔村也以“玛瑙村”而闻名中外。这里的商户以家庭产业链为特色, 产业灵活、价格便宜的优点使得雕刻加工行业蓬勃日上, 一些品种甚至占到全球加工量的90% 左右。

马岛玛瑙一般采取整柜发货, 标准货柜大约能装载 23 一25 吨, 标价在200 万左右 (以中档雕料价格测算)。买家多是各地的料商, 批发回去后不管什么形状都统一雕刻, 于是大部分玛瑙从一开始就直接流入雕件市场上。

其中也有的商人眼光较好,会先筛选出具有观赏价值的玛瑙原石后再批发给下一级商人。料商的层层传递间保留了不少观赏石, 并使它们随之分散到全国各地。

藏家的求石经

真正的精品还得靠藏家主动寻觅而得。广东的著名藏家黄笠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围追堵截法”颇为独到: 首先, 专门派人到马达加斯加蹲点, 一旦看到好的货就即刻买下。

若是对方不肯零售, 就采取第二步方针, 一路跟回国内的港口, 宁肯加费用也要把好的挑出来。如果还不行, 就接着一路紧追买到货的雕件商人, 到了当地再求购。真是一息尚存、不容稍懈, 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玉雕界名家廖文静作品《黑玫瑰》

选玛瑙绝对是个体力活, 一块一块地选过来累得人腰酸背痛。虽然马岛玛瑙进口量较大, 但真正具有观赏石价值的少之又少。

据黄先生介绍,某 口岸一次性回来约 200 多吨的玛瑙, 他选了半天只选出了其中的 100公斤。其他几位藏家一共选出来的也只有不到1000公斤,堪称千里挑一。

在这样严苛的把关下,无怪乎马岛玛瑙已进入主流的赏石视野,便引起大藏家的关注。真是每一块精致的马岛玛瑙背后,都有一段传奇来历。

玉雕界名家廖文静作品《海之韵》

十年,三次跨越  马岛玛瑙是石界的一颗新星,但在成名之前,它已经在中国闯荡了十年。十年,它完成了三次跨越。从不值钱的填仓料变成了如今动辄上万的珍品典藏,它见证了观赏石事业崛起与转型的过程,也隐隐勾画出石界十年来的几度风云变幻。

玉雕界名家廖文静作品《一袋烟》

第一步:跨入赏石界:

2003年,马岛玛瑙第一次进入中国。它是被马岛寻找水晶的中国人发现的,本来是用来填补船舱中的空位,有人发现它是上好的雕料,于是逐渐开始了马岛玛瑙的开采。

那个时候,国内各种观赏石资源都极为丰富,因此马岛玛瑙尚未能引起赏石界关注。几年之后,随着观赏石文化日益普及和国内观赏石资源供给日益乏力,一些眼光好的雕件商人和玩玉石的赏石家也被它的观赏性打动,使其逐渐由雕料进入到观赏石领域。

这在当时几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观赏石与宝玉石的圈子是共融的,很多石种都有交叉赏玩、跨界发展的情况。如原来的黄蜡石,后来的黄龙玉,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内逐渐形成了观赏石与宝玉石雕件两条发展思路。

玉雕名家杨政作品《禅意》

第二步:扬帆海外

从2007年期,已经偶尔能在观赏石的市场上看见它的踪迹。到了2010年、2011年左右,许多明星石种都开始遇到了资源瓶颈。有很多人转而到海外寻找资源来补充国内的市场,如金田黄。福彩黄龙玉、巴西玛瑙等。

在国内,继江浙、广东藏家之后,上海、北京、内蒙古、新疆都有很多人开始关注他。尤其是像新疆这样传统产玉石的地方,随着和田玉的价格越来越高,市场上十分呼唤这样一种质地优良、适宜把玩的石种, 这也是为什么, 我们在远至新疆边睡也能发现它的踪迹。

马达加斯加玛瑙真正受人瞩目,大约是在 20 1 1 年的6 月,有藏家分析可能是当年雨季过后出产的一批花皮玛瑙, 质量极高, 吸引了赏石藏家,并赢得了市场上的好名声。这之后马岛玛瑙开始正式进入赏石界的视线中。

第三步:产地争锋

2 0 1 2 年, 媒体的多番报道拨开了市场上那些烟幕弹, 也给不明真相的石友的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一年是马岛玛瑙的火暴年, 我们在上一期杂志中介绍了它的惊人市场表现, 预计未来这种势头还非常强劲。

我们请商家估算了一下现在的进货量,仅以连云港为例: 主营马岛玛瑙的商户大约是 20 多家, 其中五六家是比较大的商户, 一年能拿到约 60 一80 柜货, 加上其余十几家较小的, 总计进货量约 10 0 多柜, 即3000 吨左右。

按照比例, 一般 1 吨里面只有 2 公斤的石头能作观赏石,因此总共观赏石约 6 吨, 也就是两三万块石头, 而真正的精品可能只有几百块, 其余的都只能作为雕件。这种稀缺性应该使马岛玛瑙具有进一步升值的潜力。

玉雕界名家徐小丁作品《纵横天下》

有的商家发现, 虽然雕件与观赏石的比例悬殊极大, 但在总的销售额上, 二者几乎持平 。这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兴趣。以前他们是以经营雕料为主, 现在情况颠倒过来了。雕料的销售只作为保本, 观赏石才是重要的赢利点。

在马达加斯加, 情势也飞快转变着。据余长顺先生介绍, 原先在首都塔那那利佛就可以收到不错的玛瑙原石, 但现在都已经是挑剩下的了。原来, 国内竞价的血腥味鼓动了当地人,导致产地竞争激烈。

直到 20 1 2 年原石都是批量走货, 根本不容挑拣, 藏家为了挑出一块观赏石十分费力; 现在只要刚挖上来, 就会先把观赏石的那部分选出来。当地还有很多家收观赏石的, 一公斤100元至300元不等。好的石头单块计价, 一手价就到了几千元。

一只蝴蝶轻轻扇动翅膀, 居然在大洋彼岸的非洲引起了剧烈反响, 这应该是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也许你尚未注意到: 近年来, 世界各国的观赏石、宝玉石界正在积极回应着我们的动作。世界如此之近, 我们不仅在接收讯息. , 也在释放出自身的力量。“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马岛玛瑙第三次跨越中兆示出的新趋势。